伍德宮不只為金門人共同的信仰,也是精神寄託,不論是家中有什麼疑難雜症,想尋求宗教的寄託,又或者是單純的祈求保佑家人的身體健康。伍德宮不但遍佈全島而且還在金門人到南洋候香火流傳海外。
所以伍德宮對金門人來說不僅是宗教信仰而已,更有凝聚鄉親的更深層意義在。
拿起一炷清香,望著眼前的神祇,專心的祈求神明,保佑家中的每一個人,一切平安、順遂。
這個動作不論經歷時代的變遷和國籍的轉換,相信都是金門人不會忘的一個動作,這對金門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與神祇溝通的動作更是讓心靈得到慰藉與寄託的過程。
舢舨駁船的發展,是因為在當時有許多的小河而當地居民需要一個可以穿梭在小河、湖畔的交通工具;由於大船無法進入河岸,而就漸漸的發展替代大船的水上交通工具,在當時許多人靠著一艘船維持家計,照片中主人翁瘦小的身軀和旁邊魁梧的船夫並排相比顯得瘦弱許多,這樣的一個景象在當時是一種很普遍的景象。
如果在當時你的船大一點就可以容納更多的人賺進更多的錢,但是主人翁這樣瘦弱的孩子卻整能夠駕馭小的船甚至還會有客人不敢給他載因為怕他年紀小沒力氣,所以他只能讓自己的價錢比人家低很多來和旁邊的壯漢競爭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夾縫中求生存,生存的辛苦可見一般。
在收到錢後划船時的辛苦彷彿也得到一絲的回報,身體的疲憊彷彿也消失不少,小主人翁臉上滿足的微笑,讓我們也跟著一起入戲,在他的身上彷彿可以感受到那一個時代不只大人連小孩都要努力的求生存,那一種艱辛卻不服輸的精神。
在片場我們聽到了許多動人的故事,都是這幾位長者訴說出來的,他們的故事有許多扣人心弦的情節,或許是因為歷經了滄桑的一生,在他們娓娓道來的每一個小故事對我們旁聽者都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聽他們說故事,彷彿我們也走了一趟時光隧道,歷經了他們口中的那一個動盪且艱辛困苦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