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到了馬來西亞,似乎就跟肉骨茶有著脫離不了的緣份。我們結束吧生的行程,來到了麻六甲。一早,在會館同仁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林記砂煲肉骨茶,老闆何克木正是金門子弟,他在金門家鄉歷經日軍侵略的戰亂歲月,在光復後來到馬來西亞投靠出洋工作的父親,也跑過船,也在板廊場做過粗工,做到骨頭彎了、身體病了才退休,而現在都在兒子開的肉骨茶店裡幫忙,日子過得倒也算悠閒。

IMG_8165.JPG 

林記砂煲肉骨茶

在這家金門人開設的肉骨茶店裡,我們訪問幾位同樣小時候飄洋過海來到麻甲落地生根的金門子弟,他們除了和一般金門子弟同樣有著極為艱辛的童年往事,更意外讓我們發現,早期麻六甲的海上運輸業幾乎都是由金門人包辦,而他們正是麻六甲人盡皆知的「山大王」與「海大王」的後代。

IMG_8174.JPG 

年屆80的吳永仁

吳永仁15歲來到馬來西亞跟著三叔「麻六甲山大王」吳心泉工作,即便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如今問起他來,他仍十分堅定的說:「我是金門人啊!」而她女兒也說,父親從小就教育他們「咱是金門人」,而且要他們學習金門話,而且還會不斷考他們家鄉在哪裡,「只講金門還不准,還要說是什麼鄉……」。吳永仁的確就是一個這樣固執但可愛的老爺爺,他回過金門4次,第一次在1960年代,那時正是國共對峙時期,還必須搭軍用飛機才能飛金門的時期,他談起那次回到金門的情景,彷彿歷歷在目,「我1960年第一次返鄉,突然聽到砲聲,還以為是中共打過來的,急忙要衝往防空洞。大家都笑,告訴我不用怕,那是國軍在試射練靶的!我才想大家怎麼那麼厲害,聽砲聲就可以知道是在練習還是真的打過來,真不簡單哦!」聽完吳永仁的描述及他描述時的神情,我們都忍不住哈哈笑了出來。

  963.jpg

麻六甲鐘樓與麻六甲古城

一進入麻六甲街市,即強烈感受到這座古城的特色風貌,也讓我們強烈感受到南洋的氣息,沒錯,是炎熱的陽光。

麻六甲這座古城又被稱為「活的露天博物館」,它歷經葡萄牙、荷蘭、英國殖民,留下風格迥異的洋房,又在19世紀初大量中國移民遷入之際,在當地留下宗廟、祠堂會社等中國傳統建築。歷史的洗禮造就這座古城風傅的文化遺產,所以於200877日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852.jpg

 三寶廟 與三寶井

 

  

  IMG_8194.JPG

麻六甲抗日紀念碑

  

 

 

麻六甲與中國的歷史淵源也相當悠久,最知名的就是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時,來到麻六甲,並以此為大本營,建立城牆、排柵和鼓樓、角樓,並建設倉庫儲存錢糧百貨,路程往返時也都在此停泊休憩。

所以至今,麻六甲還保存不少鄭和遺跡,例如三寶山就是當時鄭和船隊在馬六甲紮營的地點。在山腳至今仍有一間三寶廟及一口相傳為鄭和下令挖掘的三寶井。三寶廟左邊有座抗日紀念碑,上面留有蔣介石題的碑文「忠貞足式」四字。

 

 

IMG_8277.JPG 

 

「金泉發」商號

  

 

 

走過麻六甲街市後,我們來到「金泉發」商號,它的建築仍保持舊時的古色古香,而且它正是「麻六甲山王」吳心泉創立的商號,現在是由他的曾孫吳友鏗執業。

吳友鏗攤開滿桌的舊契約書、舊單據,為了保存這些「歷史記憶」,吳友鏗還特地請高人指點,買了個樟木箱來存放,「我叔公吳永仁,他15歲帶過來,全部沒有拿出來,直到6個月前把它交給我。我就慢慢打開、很好奇,看到那麼久的資料,就買一本通書,然後把它全部裱起來、拓起來。……他自己也沒拆過、看過。他也說:『哇!怎麼那麼多張!』……。」

 

雖然吳友鏗已經完全是出生在麻六甲、成長在麻六甲的金僑後代,但他對於金門這片故土仍就非常關注,在2006年,他還特地組團帶著老小共4代的親友回到金門,而且他更將祖籍寫在貝殼上,擺在辦公室當座擺飾,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祖先來自金門大地。

 

 

IMG_8260.JPG 

 

寫有「祖籍金門縣大地鄉」的貝殼

  

 

 

來到馬來西亞的金僑後代,都自有其一套熱愛金門故土的方式,有的選擇寄錢回去蓋一幢幢美輪美奐的洋樓,有的選擇教育子女金門話,有的將祖籍直接擺在辦公桌上,唯一不變的是對金門的那份濃厚情感與斷不了的血脈相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落番 的頭像
    落番

    《落番》官方部落格

    落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